梨膏糖相传于唐代名臣魏征,因其母痰多喘咳,魏征以梨汁加糖与草药熬成梨膏糖,母服数旬,喘咳便愈,到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咳喘严重,梨膏糖曾作为御品进贡,太后服用效果甚佳。梨膏糖既是糖,还是一种“不苦口”的药,内含茯苓、紫苏、胖大海、青果、杏仁、桔梗等中药,能止咳化痰,润肺平喘。泛流传于苏、浙、皖等省,相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也曾是常州的一大特产,它的销售方式是边卖边唱。卖梨膏糖时唱的是小热昏,它是江苏的一种曲艺形式,曾经广泛流传于江浙沪一带。常州小热昏是伴随着常州梨膏糖的生成应运而生的,迄今已有160多年历史。
叶莉莉是上海人,父母都是音乐家。16 岁的时候,她跟随流动说唱队到常州演出。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被常州卖梨膏糖的师傅 " 小得林 " 包云飞看中了。从此,她就在常州跟着师傅学做梨膏糖、唱小热昏。
卖梨膏糖的艺人走街串巷,木担子一支,锣鼓一敲,竹板一打,自编自唱,时事新闻、故事、段子,内容包罗万千,唱词通俗诙谐,不时插科打诨。巷子口、马路边,只要器乐一亮相,大人小孩都被吸引了,搬了板凳来围观。听得起兴了,人们就会买一些梨膏糖。" 这种氛围是比较好的,贴近人们生活。" 叶莉莉说,当年,跟着师傅,叶莉莉亲历过这样的热闹光景。
梨膏糖和小热昏,让她留在常州,也爱上了这座城市。她在这里遇上了自己的爱人,还在这里工作,当了幼儿园老师。直到 1999 年,她退休了。2004 年起,作为非遗传承人的她,开启了守艺生涯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