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老字号企业协会 会员之家 行业代表 政府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协会 > 会员动态 > 浏览文章详情
“鼎大祥”往事:镇江“面料大王”背后80多年的老字号变迁

       早在前几个月,我那对定于国庆办婚礼的朋友就在忙乎他们的婚礼了,年轻的小媳妇想做一套中式的结婚礼服,咨询我去哪儿做,我建议,“在镇江,‘鼎大祥’是老牌子了,可以去订制。”


“鼎大祥”的老店位于大西路的西段,走进这家老布料店,总有时空穿梭之感:一匹匹绸布摆放成丝绸的海洋,老柜台、长尺子、穿衣镜,耳朵里听到的是穿着中式服装的店员热情的招徕——一切都让人仿佛时光回到了老镇江。

 a.png

01


镇江绸布行业在晚清时就非常发达,有绸缎业、棉布业之分,早在光绪年间,就有裕记、裕康祥、泰康、鸿康等规模较大的绸缎庄,也有恒元昌、福和祥、源丰祥、义和祥、义顺祥等许多家棉布店,市面非常兴隆。


这样的兴隆很快就被抗战的烽火所打断,镇江沦陷后,几成焦土一片,对镇江商业的打击最为惨重,这两个行业关门的关门,逃难的逃难,直到两年后才慢慢缓过一口气来。


1939年,一位叫杜友梅的绸布行业资深人士出资了500万法币,并和袁叔和、柳文伟、关雨农、关友书四位镇江的头面人物入资1600万法币,经镇江县工商局批准合资创办绸布店,取店名为“鼎大祥”,含 “三足鼎立、大吉大祥”之意。店址设在镇江大西路现店址处。


b.png


杜友梅原本是个做布摊的小买卖人,他的布摊经销以本地机户手工织造的彩格布。布摊经营品种对路,颇受市民欢迎,虽然盈利不多但销售日增。


当时镇江有位很有名望的书店老板柳文伟(善化堂老板),见杜友梅为人忠厚,善于经营,有一把善做绸布生意的好手艺,很赏识他,就介绍他承租了老锦章鞋店的后屋作门市,由布摊转营小批发,既扩展业务又可避免风吹日晒之苦。杜友梅为答谢柳文伟,力求他合伙。柳文伟也乐意投资,但限于实力不足,只入股少许。门市经营仍由杜友梅全权负责,布匹的采购扩大到上海等地,供求日趋增加。后来因资金短缺,无法扩大经营,只能维持。与此同时,老锦章鞋帽店生意清淡,关门歇业。杜友梅便租赁了老锦章鞋帽店的门面房子,筹备棉布零售门市,扩展成批零兼营。


“鼎大祥”开张后,杜友梅担任经理,关雨农任副经理兼财务主管,这家店的经营方式以批发为主,兼营零售,主要经销本地机户手工织造的彩格布和上海、苏州、无锡、江阴等地生产的色布、色织布、呢绒丝绸等品种。在当时棉布市场以小商小贩为经营主体的格局中,“鼎大祥”绸布店以较大规模而鹤立鸡群。


当时,沦陷区华东洋军当局,对纱布实行全面管制,不许自由向外地贩运。日本洋行只批售黑、白、蓝、司林布和元贡呢,元哔叽等大路货,不经售当地适销的花色布。凡是经营棉布的商家无不受到影响。


在那种情况下,“鼎大祥”为了紧缩批发,扩大零售,千方百计的通过明的、暗的,甚至是冒险的渠道找来货源。


1940年,汪伪政府在日本的扶持下成立于南京,替日寇继续进行对纱布管理,但放宽了对棉布的管制。杜友梅找到了上海的渠道,引进印花布、呢绒、丝绸,以及色织线呢,他的店棉布花色比较齐全,从而使零售生意愈来愈兴旺,资金积累也越来越多。


没过几年,“鼎大祥”就买下了紧邻的善化堂书店,营业面积大大扩张,在当时镇江数十家绸布店中,规模超大、品种超全、堪称业界“龙头老大”。


抗战胜利后,大家都怀着兴奋的心情来重建家园,不料内战爆发。


镇江城的物价飞涨,钞票贬值得和废纸一样,镇江绸布业元气大伤,一时纷纷倒闭,“鼎大祥”也几乎支撑不住,直到1949年镇江解放后才熬过来。


新中国成立后,“鼎大祥”为支援前线献粮110担,在“抗美援朝”的洪流中也积极捐献资金,为保家卫国贡献了一份力量。


这时,新的政治风貌已经形成,镇江成立了工商联合会,恢复了绸布业的同业公会,杜友梅作为镇江市的私营商家,率先加入了这一组织。


挂了国营经销、代销牌子的“鼎大祥”,依靠银行小量贷款,货架商品丰富起来,业务也逐步有了起色。


1956年,是新中国对工商业全面实现公私合营的一年。根据和平改造的方针和赎买政策,杜友梅接受了公私合营的条件。”鼎大祥“绸布商店换上了白底黑字的招牌,由公方代表周光介全权负责,私方杜友梅任副主任,关雨农负责业务管理。


c.png



02



1958年,镇江市成立了百货公司,鼎大祥绸布商店隶属于百货总店领导。60年代,随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终止了定息政策,鼎大祥从合营过渡到了国营,享受和国营公司一样的待遇。


上世纪60年代,镇江本地上山下乡办公室发给下乡知识青年的纱布等日用棉纺织品,指定在鼎大祥免券供应。次年又被定为镇江市第一家供应化学纤维布制品的商店。这一时期的“鼎大祥”生意兴隆,还合并了隔壁原华侨商店,改为丝绸、呢绒专柜,另外还设置了各色棉布柜、印花布柜、色织厂呢柜等柜台。绸呢柜特设量体裁衣服务,聘请高级技师为顾客就地剪裁,专人缝制,约期交货。广受顾客的好评。


60年代后期,因为当时“破四旧”等原因,“鼎大祥”被改名为“向阳”绸布商店。杜友梅等私方经理也调离了“向阳”绸布商店,去了迎江商店。


1973年,原店面进行改造,营业面积增至450平方米,成为当时华东地区一流的大型呢绒绸布商店,被业内人士尊崇为“面料大王”。


1977年,向阳绸布店因年久失修,屋漏严重,经多方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翻建了三层高楼,成为镇江大型专业绸呢棉布零售商店。


在经营方面,实行商品分类、分柜出售,除保留原来的专柜外,特设开片零头专柜,开片假领,既方便顾客选购,又为顾客精打细算。


由于旧店新开,店面扩大,花色多、品种全,顾客挑选余地大,所以生意十分兴隆。翻建前的1974年,销售额为74万元,新开业的1977年,销售额达到178万元,这一年的所得利润就收回了建楼的全部投入。


d.png



到了改革开放初的1979年,国家第三次调整城镇职工工资,居民收入增加,市场得以活跃。这一年,向阳绸布商店的销售额突飞猛升,全年达到202万元,比上年增加28%。此后,该店销售额每年以8%的速度递增。


1985年,个体私营经济的兴起,分流了居民购买力。“向阳”绸布商店这一年的营业额下降。


第二年,绸布商店和主管公司签订承包协议后,在店内实行指标分解、超额提成的方案,提高了大家参与竞争的积极性,这一年销售额达到空前的302万元。


1987年,商店重新装修改造,恢复了“鼎大祥”字号,请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为百年老字号题写“鼎大祥”金字招牌。


e.png




0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老字号在体制方面的弊端也逐步暴露出来,至2000年已经债务缠身,“厂家要货款,银行要还贷,工人要工资”,资金捉襟见肘,企业奄奄一息,全年销售额仅200万元。


2001年底企业实行改制,成立了镇江“鼎大祥”商贸有限公司,并在市区新辟中山路分公司,营业面积260平方米,加上原有店面,总营业面积达到628平方米。经营纯棉布、化纤、精粗纺呢绒、丝绸及床上用品等几大类近13000余品种,是镇江市超大的经销纺织品的专业商店。


“鼎大祥”的改制及一系列改革,激活了企业内部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同时“鼎大祥”还引进国内外一流的专业缝制设备和电脑立体整烫设备投入生产,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艺质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订单量上升,2002年开始,这家老字号的销售额增长迅猛。没多久,“鼎大祥”就先后代理了金利来、沙驰等一线品牌,开拓了新的营业渠道,销售额突飞猛进。


f.png


梦溪路、解放路“鼎大祥”分店的陆续开业,让这家老字号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连锁经营。


与时俱进的“鼎大祥”,还引进了服装CAD设计系统和度身定做客户电子影像采集系统,实现信息从店面到工厂无缝对接,提高了成衣制作的质量水平。


2015年,镇江市商务局举办首届镇江市老字号授牌盛典,盛典上还举办了”鼎大祥“旗袍秀。这些精美的旗袍经过了改良,加入现代元素,上面的绣花更是迷人,时尚高雅,让人眼花缭乱。


g.png


2016年12月,老字号进驻万达商圈,开设鼎大祥生活馆。


h.png


如今 的“鼎大祥”,下设有五家连锁店,走进鼎大祥,资深的设计师会精心设计的各类服饰,让顾客开启一程私人定制中西式礼服的体验之旅。


i.png

和鼎大祥的老员工们交流店的历史。


历史的洗礼,战争的摧残,时代的变迁,镇江的老字号“鼎大祥”,就是这样一个历经沧桑的老店,依然保持着80多年来的诚信传统。


随着这几年的旗袍热、汉服热,鼎大祥又火热起来。踩准时代的脉搏,以诚信为本,是商家历来取胜的法宝,“鼎大祥”能穿透历史,风云几起,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