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昌顺)始创于清·中叶(1776——1839年),是家经营地方特产茶点(糕团)的商号企业,追溯该商号历史有百余年之久,其历史上(徽帮、京帮、苏帮)三帮汇一店的技艺,堪称当年一绝。现为中华老字号成员单位,江苏老字号、苏州老字号、吴江老字号企业单位。
仁昌顺第六代传承人陆小星传承的苏式糕点制作技艺,在2014年被列入《第六批吴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陆小星本人于2018年被认定为第七批吴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历史的长河中,仁昌顺沿革持久传承着苏式糕点的美味与技艺。
苏州仁昌顺有限公司坐落于震泽古镇区河对岸,邻近318国道,西邻湖州,东接上海,主要生产苏式糕点和地方土特产,产品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多次获得中央电视台CCTV-10《味道》栏目、央视《舌尖上的中国3》、中国风物地理、上海电视台、苏州电视台、吴江电视台等各类媒体宣传报导。
创立之初 (第一代传承人朱仁昌和龚德顺)
仁昌顺糕点,震泽人老少咸知。开设在震泽老街上的仁昌糕点店是家有百余年历史的老字号。清同治年间,震泽当地的一对结拜兄弟朱仁昌和龚德顺一起在震泽横街上盘了一间小小的门店,以微薄的资本购置了碳炉、铁煎盘、印板、木工作枱,切刀、糕模等简陋工具和少量的面粉、糖果原辅料,以前店后坊的模式做起了糕点生意,由有着一身糕点制作手艺的朱仁昌主案,负责糕点制作,龚德顺进行经营管理。最初,仁昌顺只卖各类年糕和熏豆茶等一些震泽当地的传统茶点,现做现卖。
当时,中国已开放五口通商,上海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而震泽地近上海,水路通畅,又位于蚕桑产区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丝市达到鼎盛时期。往来行商者络绎不绝,因此南货、茶食、茶馆、酒肆等商铺栉比,十分兴旺。龚德顺见此情形,愈发觉得声誉终须靠产品,与朱仁昌一番商量后,便决定把主要心思花到茶食糕点的制作上来,朱仁昌潜心钻研、改良制作方法,将店内供应的各类点心制作得越来越精致讲究,口耳相传,仁昌顺的名声越来越响亮,慕名前来品尝的人和想要拜师学艺的人往来不绝,轰动一时。《江苏历史文化名镇 震泽》记载:茶食店声名最著者当推创于清中叶的老字号仁昌顺茶食店。
如鱼得水(第二代传承人周明福 融入徽帮特色)
经过四十年潜心经营,仁昌顺的营业如鱼得水。光绪年间,朱仁昌和龚德顺逐渐把仁昌顺的店务交给朱仁昌的徒弟周明福打理,二人便做起“清闲”师傅来,偶尔指点一下后辈们,确保供应产品的质量和店铺经营方向。周明福接管仁昌顺以不久,就进行了一次扩大经营。此时,震泽的丝绸商贸发展逐渐进入全盛时期,民间航船在当时是商品流通的主要工具,船流量每天不下二三百条,舟楫塞港,傍水停舟,商行沿河建有石级台阶或木踏渡,依水成市,茶食铺子自然成了“交流中心”。丝行米行及各项商业落庄后都会聚集于此,交流商情洽谈生意,读书人也在这里会客交友海侃神聊,街市上居民也常以此为歇息之处,聆市面聊家常,道听途说人间百事。藉由震泽商业市场的兴盛,仁昌顺的发展也日渐红火,产品也越来越多元化。周明福发现往来震泽的各行客商中,有不少安徽一带出来行商的人,为此,他专门从外地聘请了一位以徽帮技艺著称的糕点师傅来店里主案。因此,仁昌顺在原有的特色糕点基础上,又进一步丰富了糕点种类,增加了徽帮特色,营业日盛一日。
蒸蒸日上(第三代传承人吴福根 融入京帮特色)
民国六年,第三任传承人吴福根接管仁昌顺后,更加潜心经营,此时店内生产的糕点、糖果仍是以苏式为主,兼带徽帮特色,仁昌顺的发展逐渐进入鼎盛时期。后来,吴福根意识到自身的糕点制作技艺并不能够满足仁昌顺的发展需要,如果想要扩大经营,就必须要再学习更加新潮的糕点制作技艺,而南京是最好的去处。
民国时期国内虽然动荡不安,但时为国府的南京在二十年代却是十分繁荣。成为首善之区的南京,饮食店铺的生意也特别红火,官僚政客、外商通使、文人骚客的吃、喝、玩、乐与应酬交际,为南京饮食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南京的点心小吃店更是异常的兴旺发达,以夫子庙为中心的饮食店铺、各式各样的点心小吃吸引着四面八方的过往来客。秦淮点心技艺精湛,其风味影响着全国各地,吴福根见此情形,更加坚定了扩大经营的决心,于是,便经常往来南京进行考察学习,并开始四处拜师,然而过程并不顺利。当时外帮店主来南京开店者众多,多数京帮风味点心店担心自家营生,并不愿授艺。天助自助者,当时南京各点心店争相竞技,为了扩大影响力,常常聘请外地点心师来店献艺,相互交流切磋,吴福根抓住了这一机会,献艺的同时,也虚心地向店里的京帮师傅讨教制作技艺。但功夫并非一朝一夕可成,很快吴福根便意识到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仁昌顺扩大经营产品种类的计划恐怕无法快速推进。一番思考过后,吴福根下定决心,专门聘请了一位南京帮的知名糕点师傅来仁昌顺,面授技艺,一边扩大经营一边学艺,又不惜工本购进各种原料、辅料,逐渐把京帮糕点的特色融合进了仁昌顺的糕点中,还通过查阅资料和吸取外地制作方法,创造了云片糕、水晶糕等极具京帮特色的糕点和“开口笑”等酥类新产品,使仁昌顺的糕点在原有基础上,愈加丰富。当时,仁昌顺的名牌产品有:云片糕、水晶糕、桂花糕、大方糕、撑腰糕、薄荷糕、金钱酥、袜底酥、麻饼、粽子糖等。《震泽镇志》第十卷记载:“民国二十年(1931年)……仁昌顺主营茶食,前店后场,颇具规模,聘请南京帮糕点师,制作的云片糕、水晶糕名闻远近”。仁昌顺的云片糕,重糖粉细洁白不腻,片薄如纸,刀工匀整。仁昌顺水晶糕,脍炙人口。
公私合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内万象更新,不少商号店铺纷纷改变经营方向和制度,仁昌顺的命运也由此发生了改变。1956年,仁昌顺进行公私合营,原来的仁昌顺一分为二,一个是位于震泽横街上的仁昌食品店,一个是国营震泽食品厂,生产和销售各自独立。
久经磨难(第四代传承人彭德年)
随着改制,曾经跟着吴福根学手艺的彭德年被分配到了国营震泽食品厂,继续做糕点供仁昌食品店售卖。“文革”期间,仁昌食品店和国营震泽食品厂一度遭受重创,所生产销售的茶点种类逐渐减少,很长一段时间内,仁昌顺销售的产品都是以年糕和苏式月饼为主。因此,彭德年一手擅长京帮糕点的绝活也暂无用武之地了,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在做好厂里生产工作之余,彭德年利用起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不仅勤加练习京帮糕点制作方法,还不断地尝试改进自己的制作技艺,希望将来能将这份手艺传承下去。
苦尽甘来(第五代传承人庄春福)
1970年,刚刚退伍回来的庄春福进入国营震泽食品厂工作,做起了糕点学徒。当时,庄春福的师傅就是彭德年。由于仁昌顺的经营种类受限,彭德年一身专业的京帮糕点制作技艺无处发挥,又担心手艺到自己这里失了传承,于是,在教授庄春福如何制作苏式糕点之外,也将自己掌握的京帮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面对师傅如此悉心的教导,庄春福心里十分感动,学习起来也更加废寝忘食,甚至在晚上回家后也不停歇,一遍一遍地练习筛粉,搭配佐料,一次次尝试,遇到不懂的就先记下来,等到第二天再去请教师傅。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庄春福也能制作出不少地道的京帮点心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仁昌顺又逐渐恢复大量生产,店内各种富有传统特色的糕点茶食又上市销售,甚至还根据市场需求,扩大了生产的范围。看到这种情景,庄春福十分开心,对糕点制作更加认真,通过不懈努力,仁昌顺食品店增加了杏仁点等新产品,同时,麦芽塌饼、粢毛团、酒酿饼、财神糕、拜灶团等震泽传统时令性糕点也开始投入制作生产。
凤凰涅磐(第六代传承人陆小星)
1990年,陆小星进入国营震泽商业公司做丝绸纺织学徒。当时,单位里有两位转岗过来的糕点师傅,一来二去,陆小星开始对糕点制作产生了兴趣,经常跟在老师傅后面看着他们做糕点。当时有位名叫王志华的老师傅,十分擅长制作徽帮糕点,他做出来的糕点味美清香,陆小星一有空闲便跑去老师傅跟前,一边打下手一边跟着学习制作各种徽帮糕点。当时,另一位叫做卢玉如的苏式糕点师傅制作的酒酿饼也是一绝,陆小星也非常感兴趣,便也常常去向卢师傅请教,久而久之,卢玉如见他真心向学,便逐渐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了陆小星,将定胜糕、 茶糕、玫瑰粘糕、猪油咸糕、百果蜜糕等苏式代表性糕点制作技艺倾囊相授。但陆小星并没有局限于对单一派系糕点的学习,后来,几经辗转,陆小星拜到仁昌顺第四代传承人庄春福的门下,跟着庄春福系统地学习各式京帮和苏式糕点的制作技艺。1997年,仁昌食品店再一次进行改制,陆小星便接手了这块有着百年历史的“仁昌顺”招牌,继续经营震泽的传统“老滋味”。在探寻、传承老字号美食的路上,为了挖掘传统的美食,哪怕跑再远的路,陆小星也要去寻找那些年岁近百的老师傅,只要听说哪里有师傅是做某种糕点很出名,他就一次又一次地走访。曾经有一位老师傅,平时说话都已经不是很清楚,每一次陆小星去请教,都会十分虚心地听老师傅讲述,一边听一边记录,回来自己再一遍一遍不厌其繁地试验制作。
后来,在此基础上,2005年,陆小星凭借着自身掌握的苏式、徽帮、京帮糕点制作手艺,创立了苏州仁昌顺食品有限公司,将各类茶点实行大批量生产,让仁昌顺的招牌再一次焕起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