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茶最初被当作一种药材,也不叫茶,而被称为“苦荼(徒)”。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了茶不仅可以治病,而且还可以清热解渴,又富于清香味道,是一种很好的饮料。于是,人们便开始大量种植、采制,逐渐养成了饮茶的习惯。“茶”字也随之出现,并成为它的专用名称。
茶从药用过渡为一种饮料,当在西汉时期。三国时期,至少在江南一带,饮茶的习惯就已形成。魏晋南北朝时,饮茶之风在统治阶级中已成为一种嗜好。茶被用作招待客人,进行社会活动的一种媒介了。有关茶的一些文学作品,此时也随之兴起,如晋杜育写的《香茗赋》。
唐朝时,饮茶的风气更为普遍。当时的一些城市里,已经有了专门卖茶的茶馆,一些贵族家中设有专门的茶库,反映出唐代茶的消耗量增加,茶的生产和贸易发达。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茶之有税,从此开始。此时还出现象陆羽《茶经》这样的专著。这是我国茶史上的重要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陆羽自宋代起,就被人们称为“茶神”。
宋代名茶品种有数十种,反映制茶技术有显著进步。元、明、清诸朝,人们饮茶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并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唐以前饮茶的方法,是先将茶叶碾成细末,加上油膏、米粉等,制成茶团或茶饼,饮时捣碎,放上调料煎煮,这种方法很麻烦,且损害了茶叶的清香。元代开始,饮茶方法有了革新,直接用焙干的茶叶煎煮,不加调料,并出现了泡茶。饮用起来很方便,唐代茶首先传到日本。17世纪初我国茶叶输入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