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中国的大地被称为“龙的土地”,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不但全世界的华族都熟悉“龙”这种形象,各种肤色的外人也从“龙”这个标记中知道它和中国的密切联系。这些事情,真可以说是十分微妙了。
然而什么是龙?哪里有龙?
一般人心目中的龙,和考古学家、生物学家心目中的龙,完全是两回事。
在中国这片大陆上,太古时代,的确曾经有过古生物学家心目中的“龙”,山东的莱阳、云南的禄丰、黑龙江的嘉萨等地,解放后都曾发掘过完整的恐龙化石。我国是保存完整恐龙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
然而洪荒时代这些曾经在亚洲大陆上纵横逞威的大爬行动物,和今天人们心目中的腾云驾雾的龙完全是两回事。恐龙生长在“中生代”距今1亿年以上,那时不但还没有人类,而且连人类始祖的猿类也还没有跨上历史舞台。在这个时期,只出现一些有袋类的哺乳动物。等到原始人类岀现的时候,恐龙早已在地球绝迹,只在地层里留下它们骸骨的化石罢了。
那么,本来在生物界全无踪迹的中国式的龙,在古代人们心目中究竟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到了今天,仍然到处都可以看到“龙”,龙的雕刻、龙的绘画,龙的器皿,龙的装饰,龙的旗帜……端午节划龙舟,元宵节玩龙灯。中国人都认为自己是龙的后代,有一首歌曾风靡了台湾和大陆,名字就叫《龙的传人》。“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严格地说,这是一个历史学、民俗学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生物学的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最精辟的,无过于闻一多先生了。他的三篇作品《伏義考》、《龙凤》和《端午考》有力地解释了三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龙的形象是怎样形成的?龙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为什么这样有势力?它后来为什么又变成了帝王的符瑞?
闻一多在《伏羲考》中指出,龙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总之龙是一个本来不存在的各种动物的混合体。
龙的传说历史久远。从殷契甲骨文出现结构完备的“龙”字,迄今已3000多年,而岀现龙的图案和传说就更早得多了,它可以一直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文化。相传在“感天而生”的上古时代,有女登感“神龙”生炎帝,附宝感“北斗”生黄帝,庆都感“赤龙”合婚而生帝尧的故事。除了神龙、赤龙外,属于伏羲氏系统的还有长龙氏、居龙氏、降龙氏、潜龙氏、上龙氏、水龙氏、青龙氏、白龙氏、墨龙氏、飞龙氏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龙氏”,与后来《山海经》中所说的“龙身而为面”,“人首蛇身”的诸神。实际上都是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族徽图腾。这种“炎裔黄胄”之说一直流传到今天。
从龙的造形中,我们可以揣摩到中华民族在形成过程中的斗争和联合,以蛇为图腾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不断战胜、融合其他氏族、部落,逐渐形成华夏大氏族。它的图腾也兼取被融合、吞并了的其他氏族、部落的图腾,譬如:鸟图腾、马图腾、鹿图腾、牛图腾、鱼图腾等。最后拼合成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龙”,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龙”体现着华夏各氏族、部落的大融合、大团结。“龙”具有着无限强大的生命力,变幻莫测、气象万千。上可腾云驾雾,下可循地入海,它无坚不摧,不可战胜。它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无可估量的创造力的象征么?
龙的形象,已经越过历史的门限,跨进现代社会来了。现在,这么一个头角峥嵘矫健活泼的龙的形象,已经不但成为中国人的象征,而且,进而跨越国界,成为全地球华族人士的符号。过去,神话在支配人,现在,人在欣赏神话。过去,人匍匐在龙的图腾之下,现在,龙的形象增添了人间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