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是孙中山三民主义革命的标志。从它诞生到高悬于国门之上,经历过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1895年3月16日,孙中山在香港主持兴中会干部会议,会上通过了陆皓东所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为革命旗帜。同年9月9日,乙未广州起义,陆皓东见青天白日旗陷于敌阵,奋身救护,被俘遇害,第一个为青天白日旗而流血牺牲。
1906年12月,孙中山在同盟会干部会议上,论及未来的中华民国国旗时,提出沿用兴中会的青天白日旗,增加红色于其上,纪念诸先烈为此旗流的血。并解释说:改作红、蓝、白三色,以符合自由、平等、博爱之真义。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决议: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理由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设在南京,而南京起义时用的是五色旗。实际上,南京起义时间非常仓促,是在毫无旗号准备的情况下才以两江总督的五色旗为旗号的。1月12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咨请参议院复议国旗案,在咨文中指出:五色旗之历史、取义皆不确当;青天白日旗则史绩光辉,取义宏美。中国为远东大国,日出东方为恒星之最者;且青天白日示光明正照、平等自由之义,著于赤旗,亦为三色。由于孙中山很快让位于袁世凯,此议未能实行。
1923年8月15日,孙中山莅临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学联评议会,当全体代表向五色旗三鞠躬时,他昂首而立拒不行礼。接着,他对到会的青年们激愤地说:你们一定以为我不敬国旗了,哪里晓得五色旗是清朝一品官的旗,我们革了皇帝的龙旗,却崇拜官僚的五色旗,成什么话!诸君要就弃去五色旗,要就用我们从前革命的旗帜、现在海军的青天白日旗。
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终于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确定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