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蝴蝶派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绵延很久的一个文学流派。它起源于1908年左右,于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达到了极盛时期。由于许多作品描写“象一对蝴蝶、一对鸳鸯一样”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因此被称为鸳鸯蝴蝶派。又由于1914年6月周瘦鹃、王钝根创办了存在达10年之久的《礼拜六》杂志,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所以又被叫做礼拜六派。
鸳鸯蝴蝶派专门提倡“消闲”和“兴味”的文学观念和创作。他们的作品,多采用章回体和传奇笔记体小说的形式,专门描写艳情哀史、社会黑幕、历史宫闱、武侠侦探等题材,往往在曲折哀婉、空虚荒诞的敌事中,给人以茶余饭后消遣的满足和庸俗低级的享乐。其中影响较大的作品如徐枕亚的《玉梨魂》、《雪鸿泪史》,李定夷的《美人福》等。到了“五四”前夕,许多粗制滥造的作品,或写恋爱哀情,几成“嫖界指南”;或写官场阴私,以“惩恶劝善”相标榜,堕落为黑幕文学。这种混杂着封建思想和买办意识的作品,受到了鲁迅、钱玄同、李大钊、周作人等的尖锐批判。沈雁冰接编并革新了原为该派阵地的《小说月报》,并在《文学研究会宣言》中又宣布:“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
做为一个庞杂而松散的文学流派,鸳鸯蝴蝶派也不无积极的因素和变化的过程。在“五四”之前,他们的刊物就发表过一些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和描写贫民工人生活的作品,如周瘦鹃的《为国牺牲》,毅汉的《罢工人》,焦木的《工人小史》等。他们中的一些人也从事西洋小说的译介工作。周瘦鹃译的《欧美小说译丛》,还受到过当时任职教育部的鲁迅的赞许和嘉奖。五四运动之后,受到新文学潮流的冲击,其中一些作家写出了某些有较强社会意义的作品,如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
“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鸳鸯蝴蝶派文人有了更大的分化。一方面,有些作家大写武侠小说招徕读者;另一方面,有些作家为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所感召,在作品中增加了抗战爱国的内容,出现了“国难小说”的创作热潮。鲁迅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中,就提出在抗日问题上要联合包括鸳鸯蝴蝶派在内的愿意或赞成抗日的文艺家。1936年发表的《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中,列名的21人除革命作家外,就包括了包天笑和周瘦鹃在内。张恨水在抗战时写的《八十一梦》,抗战胜利后写的《五子登科》,更进一步把讽刺的矛头指向国民党官僚的腐朽糜烂的政治与生活,艺术上显示了迈向健康的通俗文学道路的特色,在新文学史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