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老字号企业协会 会员之家 行业代表 政府助手
文化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论坛 > 浏览文章详情
“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是指以孙犁为首的文学流派。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孙犁就发表了以《荷花淀》为代表的一批独具风格的短篇小说。此后,他的另一批短篇小说、两部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使体现在《荷花淀》中的艺术追求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鲜明的艺术风格,为这一流派的形成打下了基础。50年代初,孙犁开始主持《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发现并培养了诸如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冉淮舟、房树民、纪苑久等文学青年。他们学习孙犁的创作,发表了一批有特色的作品,形成了一个艺术追求相近的作家群。“荷花淀派”即指这一作家群而言。

孙犁在谈自己的创作时说:“中国的新文学,应该一直沿着‘五四’时期鲁迅和他的同志们开辟和指明的现实主义的道路前进。”“要提倡为人生进步、幸福、健康、美好的文学艺术”。这可以看作是“荷花淀派”坚持的创作原则的概括。他们坚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不为了赶形势,勉强写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尤其反对违背艺术良心制造虚伪的作品。他们的作品较少正面描写重大的政治斗争,而将笔触伸向时代氛围笼罩下的农村,通过日常生活画面,反映时代和社会风云。例如孙犁的《铁木前传》描绘了黎老刚和傅老东两家的友谊及其破裂这些农村习见的生活现象,表现了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分化和青年人所走的不同道路。刘绍棠的《蒲柳人家》以抗日初期为背景,再现了北运河岸边小户人家的生活状况,反映了那里人民的命运、觉醒和斗争。他们刻意追求“美的极至”。其作品固然不回避环境的艰难和农民身上的某些缺陷,但怀着热爱和景仰之情,努力揭示生活中的诗意和劳动者的心灵美、人情美。孙犁的《荷花淀》、《山地回忆》等就洋溢着游击区或根据地军民抗日保家的豪迈情感。和人与人之间的水乳之情。在具体描写中,作者总是通过农村中普通人的平凡小事,去表现他们心灵的高洁。如《山地回忆》中的妞儿看到一个素不相识的战士没袜子穿,就将为父亲做袜子的布拿出来给战士做了袜子。在她那泼辣得有点野性的外表下面,跳动着一颗真挚善良的心。生活中的诗意美、人物的心灵美和时代气氛的熨贴的结合,使“美的极至”得以实现。“荷花淀派”作家的感情是炽烈的。但诉诸笔墨,却不恣肆直露而是淡入淡出,属于所谓“阴柔”之美。其作品“象淀边初拱土的苇锥锥”,象“早晨喇叭花上滚动的露珠”,清新、俊洁、隽永。

“荷花淀派”的遭遇颇为坎坷。50年代中期,孙犁的追随者们尚未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时,反右扩大化即迫使其部分成员中止了创作。此后由于文艺创作上片面提倡“阳刚”之美等原因,又使这一流派难于充分发展,加上粉碎“四人帮”后,其中有些人(如丛维熙)的艺术风格有了较大的变化,因此有人认为这一流派并未真正形成。但从近几年创作上看,它的追随者大有人在并受到文学界的关注。